
《龟虽寿》古诗词鉴赏
作品原文
神龟虽寿⑴,犹有竟时⑶。
腾蛇乘雾⑷,终为土灰。
作品注释
1. 神龟虽寿: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所作,将“神龟”比作活到天命的人,但仍然有短暂的寿命。
2. 犹有竟时:指生命虽然长久,但仍有结束的时刻。
3. 腾蛇乘雾:比喻如同腾云驾过雾息,因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方向。
作品译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创作背景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名吉利,沛国谯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是三国时期的霸主,以其《步出夏门行》的四章而闻名,尤其是“龟虽寿”诗。
创作背景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写道:“步出夏门六门路,长程远。三十六日奔前程,一夕望后天。”这不仅描绘了曹魏四起之变,也体现了其作为统一汉中的伟大壮举。
作品鉴赏
1. 哲理意义:
《龟虽寿》诗中,“神龟虽寿”与“腾蛇乘雾”两句,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流逝。曹操将人生比作“龟虽寿”,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但依然存在结束的时刻;将“腾蛇乘雾”比作飞过云隙中的“雾息”,象征着无明确方向、无明确目标的处境。
-
情感表达
诗中对成长与衰老的情感和英雄气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展现了曹操作为英雄的形象,既有对过去逝去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更体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追求。 -
形式美感
《龟虽寿》诗体格式式上既保持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节奏感。“神龟虽寿”与“腾蛇乘雾”的对仗工整,富有韵律美;同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句子的情感丰富,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作者背景
曹操是东汉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作品《步出夏门行》以其高远的意境和宏大的气势而闻名。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也在情感表达上充满了深邃与震撼。 -
创作背景
曹操的作品通常充满民族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他在《步出夏门行》中展现了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同时也体现了其个人的英雄形象和历史责任。 -
创作背景影响
曹操诗歌的特点是形式创新与艺术性的结合,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或政治意义。他的作品往往以情感为主导,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参考。 -
创作者评价
钟嵘(南朝钟字子良)在《文心雕龙·时序》中对《龟虽寿》作评,认为这首诗既有对内容的深思,又有深厚的哲理,展现了诗人超越了单纯的叙述功能,成为了一种文学的形式。他指出:“《龟虽寿》不仅是一首歌颂生命的诗,更是赞美英雄壮志的一曲长篇。”这让我想到,或许诗歌可以作为一个载体,映射出人类命运的永恒主题,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性与艺术性。 -
点评
总的来说,《龟虽寿》这首作品在古诗词中占据重要地位,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又展现了其作为历史人物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具有强烈的哲理意义,更通过独特的意象和形式魅力,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经典。对于当代读者而言,这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诗篇,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成长与衰老的情感,以及英雄气概的表达。
总结
《龟虽寿》这首古诗词,通过对生命意义、成长与衰老情感的深入探讨,展现了曹操作为历史人物的艺术魅力和深厚内涵。它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精神追求,为后世诗词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素材。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