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城南》全诗及赏析
出自李白《战城南》,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经洗兵,条支海中放马。
万里长征战,三军衰老无能为光。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疆场悲鸣。
乌鸡啄人肠,衔飞至枯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手为。
乃知兵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鸢:亦称老鹰。
参考译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洗过兵器后,条支海中放马。
万里长征战,三军衰老无能为光。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疆场悲鸣。
乌鸡啄人肠,衔飞至枯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手为。
乃知兵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鸢:亦称老鹰。
赏析
《战城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旨在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分三段:第一段八句为主动地写征伐的频繁和广远,第二段六句从历史背景着墨,第三段六句集中分析战争的残酷性,揭示不义战争的罪恶。此诗不拘泥于古辞,以逸丽的语言营造出雄浑的风格,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通过这三段的叙述,李白展现了从豪迈到谨慎的转变,既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无能,又指出了战争的危险性。他不仅批评了战争带来的百姓疾苦,更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诗中的一些词汇如“ Ribar , na , waii ; seba na, zhan , liao ”,生动地描绘了边疆地理的壮丽景色,展现了李白的文化造诣和艺术表现力。
赏析作者对《战城南》的改写工作如下:第一部分,保持了原诗的核心内容,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入手,接着引入“洗兵”与“条支海中放马”这样的描写。第二部分通过“匈奴以杀戮为耕作”的历史背景,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状况。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战争的残酷性,并指出了战争对民族的影响,使整首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在赏析部分,作者特别强调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
此外,作者还对第三段进行了详细的赏析,突出了对“野战格斗死”、“败马疆场悲鸣”等句子的理解。整篇赏析深入浅出,既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语言魅力,又揭示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