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说课标题:
《岳阳楼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章第八节)
二、课程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是苏轼一生的重要篇章之一。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生不仅能了解宋代文人的才华,更能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文人风范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文章中体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及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增强文学性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关注,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文章中的对偶句的赏析及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
- 难点:对偶句的辨别与理解,以及对人物事迹和政治抱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导学法
以文集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2)互动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阅读体会,增强班级合作意识,同时培养其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3)分层次指导法
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升。
四、课堂实施情况
- 课前准备:
- 制作课件:文言词汇、对偶句赏析等。
-
准备相关习题,布置阅读任务。
-
课堂实施:
- 开门题说: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 导入导出:通过对比苏轼和范仲淹的词藻,引出本文的主题。
- 讲授分析:重点讲解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及对文言词汇的理解。
-
练习巩固:分层次布置作业,要求完成一部分,通过小组交流提升合作能力。
-
效果反馈:
- 学生在讨论中表达了浓厚的历史责任感和探索精神。
- 小组展示中,学生通过自读与同学讨论,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
五、评价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作业质量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也有一定提升。
六、板书设计
宋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