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深刻的历史散文,通过描绘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的过程,展现了他们对文化价值的掠夺与侵略。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更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主要内容:
-
圆明园的文化意义
圆明园不仅是皇家园林,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文物,被誉为“万园之园”。 -
侵略者的暴力与无能
英法联军入侵后,他们对圆明园采取极端手段:掠夺、毁坏或 arbitrary destruction,并为了消毁罪恶证据而放火。这一行为不仅造成了圆明园的严重损失,也反映了英国和法国的无能之辈。 -
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意识到只有重视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文化遗产,振兴中华。这激励了他成为学生,并对个人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习文化知识,努力进步,不被他人所困。 -
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反思
文章结尾引用了周恩来总理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对自己历史使命的深刻反思。作者相信,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追求卓越,才能振兴自己所在的民族。
主要感受:
- 《圆明园的毁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史诗般的历史事件,让读者感受到侵略者的蛮横与历史的辉煌。
- 文章传递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激励着作者将文化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奋斗。
- 对于学生而言,文章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自身成长的一种启示:用文化的知识来激励自己,追求卓越。
整篇读后感展现了作者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力。它不仅是一部散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侵略者的无能与人性的自私,也折射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